如果只剩下壹種方式可以表達,那就是畫;如果諸念必須要放下,那畫筆是唯壹的拿起。
——題記
清風曉月,煙水之湄,爬滿青苔的石橋以墨綠色的古樸點染出壹指沈靜。小池壹隅,紅菏菡萏將收藏了壹春的醞釀開成壹種香遠益清。壹只蜻蜓悄悄的在蓮葉上歇了歇腳,稍縱即逝後,那溫柔的觸碰卻也惹得池水心起漣漪。
就在池心的那個涼亭,他卷起世俗的塵埃,掩卷揮毫,用47載春秋的沈澱潑墨成壹種雲淡風輕。壹席執念,罷了阡陌繁華。壹窗靜簡中,聽雨層層叠叠,聞風來來去去,那壹縷墨香卻在心底裊裊婷婷。
紫陌阡塵,他在壹朵花裏參悟,在壹莖綠裏修行。無塵無染中,澄靜忘虛之心體悟妙諦。
“見山堂”落筆宣紙,汝可知其來歷:他幼時居住在壹個山清水秀的地方,每每推窗而望,就會看見連綿起伏的群山。這樣的場景總令他魂牽夢縈,並在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裏頓悟:參禪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禪有悟時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禪中徹悟,看山仍然山,看水仍然是水。
齋室 “見山堂”飽蘸壹澄空明凝於筆觸,由此得名。五尺畫臺,他反復錘煉繪畫語言,精勤探究表現形式,咫尺之間、色墨相滲中,或雅淡、或灑脫的墨風躍然紙上,終臻人畫俱入靜雅之境。
他說:不敢妄道在洞察世事裏徹悟,但對自己的執著追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,這就凝結“見山堂”的壹種內涵了吧!
有人說:他的畫,墨法蘊藉,幽淡含蓄,形簡神完,令賞者回味無窮。也有人說:他的畫,在繁華落盡後,有壹份清涼自在,枯、淡、清、雅中透出的既有無奈,又有不甘心。也許畫者持什麽樣的心境,就會傳遞觀者什麽樣的感悟;又或,觀者什麽樣的懂得,才會體悟畫者什麽樣的清韻。
曾經的青澀,經過歲月的歷練已悄然褪去。摒棄浮躁,視清涼為超然,寵辱不驚、手持秋毫畫出壹份自在、悟出壹份禪意。
在這個浮躁的時代,總該有壹些信仰擯棄心中紛繁。壹朵花能悠然綻放,壹只鳥也能咨意飛翔。庭前桃李蔭翳下,細瞻花開的燦爛,靜觀鳥蟲的婉轉,剖析翠竹的氣節,他終積稿盈萬,深諗了花鳥繪畫之根本。
他不僅善畫花鳥,還諳熟收藏。壹塊古幣、壹把老壺,都會令他欣喜若狂,愛不釋手之余,也為茫茫人海的遇見而心生感激。收藏,更多的是收藏壹種快樂,或借其與古人的對話。
也許這壹生就愛上這支筆,就愛上這硯墨。端坐磐石之上,取山水為筆、鋪天地為紙,將內心的情感傾註於壹花壹鳥、壹枝壹葉上,濃皴輕染中,就鮮活了每壹個呼之欲出的愛戀。哪怕被浮華的世態澆漓,也要將壹份素淡清涼輕懸於腕間,也要從容的繪出心中桃源。
輕舒卷,揮墨醇,也許妳會喜歡他瘦筆暈開的畫面,他能讓妳在這逼仄的日子裏讀出壹份恬淡、讀出壹仄空靈,讀出心中那盞燈火的不驚不擾,讀出紅塵中的不悲不喜……
妳我自詡修籬種菊之人,也就在淡赭墨畫中邂逅畫家:石馮。
PR